《文汇报》:技能点亮梦想,成就出彩人生|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职业教育师生参赛、办赛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24-01-04浏览次数:32

转自《文汇报》2023年12月28日第11版

杨春雷在指导学生参加实训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宝贵资源。为此,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牢牢抓住技能大赛这个撬动人才发展的支点,不断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作为孕育技能人才的舞台,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日前完成所有项目的比拼。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31个赛区举行,共设19个大类、134个赛项,赛项数量明显增加。此次上海职业院校共派出242个代表队参赛,其中包含41所中职学校和26所高职院校,参赛人数大幅增加,基本覆盖了上海的大部分职业院校。

在这场为年轻“大国工匠”搭建的追梦、圆梦舞台上,上海职业教育师生成绩亮眼——上海41所中职院校参加了38个赛项的比拼,共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34个;26所高职院校参与了77个赛项的比拼,共获得一等奖9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2个。赛项获奖率与院校获奖率均有提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每年一度的盛会,是学生展示职业风采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助推器。通过比赛,全社会营造出“崇尚技能、劳动光荣”的氛围,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各职业院校交流互鉴、共促发展。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承办“化学实验技术”赛项

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斩获一枚金牌,操练“十八般武艺”

文旅市场明显复苏,“打卡式”旅游不香了!那么,旅游服务行业所需的人才是否也要转变?

今年9月6日至7日,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1支队伍参与角逐。“你带的团中,有客人行李箱丢了怎么办?”在导游英语口语测试中,这是选手要面对的80个考题之一。

以赛促教。不少职业院校都从这场比拼中,嗅到了旅游服务行业对人才文化内涵的要求正在提高:不仅要求选手关注热门景区,还要有对小众景点的深入挖掘;导游不仅是讲解词的“复读机”,还应有“十八般武艺”样样通的讲解技巧。

来自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王伟是上海代表队参赛选手之一,他凭借出色发挥获得“导游服务”赛项一等奖。王伟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还拥有“十八般武艺”。参加国赛,王伟的开场别具新意——用口琴吹响电影《八佰》里的音乐,以此引入自己的讲解。“口琴是特意学的,希望有这样创意的开头打动裁判。”

口琴并非王伟独有的技能。这几个月,王伟每周都去外滩附近拜师学艺,跟随专业老师学习魔术,准备在此次比赛的才艺运用板块大展身手。按照他的预设,他将在北京环球影城的霍格沃茨学院片区,为所带的亲子团表演魔术。“不光是为了比赛,若今后真的成为一名导游,也能运用到带团之中。”王伟笑着说。

今年的国赛中,365体育手机版app下载教师杨春雷既作为指导教师,也作为参赛选手,和学生组成赛队,一举获得“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这一师生同赛赛项的全国一等奖。作为获奖多次、经验十足的参赛团队,杨春雷认为,学校总是能获得好成绩的秘钥之一,便是在学校建设了学生工作室。

2019年起,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校开辟专业教室、配置了3D打印机等专业设备,在校内设立学生工作室。慢慢地,杨春雷发现,许多学生自发到工作室里研究讨论,学习和动手氛围浓厚。

趁热打铁,为了培养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时地,学校还会带着学生们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产品研发全过程。

学生工作室不断完善后,杨春雷干脆将校企合作的企业真实需求项目带进学校,邀请工作室成员完成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在面对真实产品需求研发过程中历练本领,更是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一代又一代的成熟技能人才孕育出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级各类技能赛事的储备人才,完善的人才梯队建制,让学校一直保持在比赛中收获满满。

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中,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选手潘臣洋在教师李景晖的指导下拔得头筹。作为一年级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新秀”,潘臣洋仅仅备战3个月就获得这枚金牌,背后是他和教练智慧训练的成果。

李景晖在指导学生

在李景晖看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不仅是一项挑战,也是一次深刻的学习经验。“专业赛事台前比学生,台后比的是老师。带队老师在比赛前,不仅传授给选手知识,更要根据比赛题目、选手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最佳指导。”对于不同年级的选手,李景晖会调整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刀切的知识传授。

为了让选手有出色的表现,在备赛的那段日子里,李景晖不仅扮演“家长”角色,照顾选手的衣食住行,还要对学生精神状态和生活综合评估。在他看来,只有全方位的关怀与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技能大赛成绩。

刻苦训练之外,李景晖多次带队斩获金牌的秘诀还在于,赛前对学生开展抗压力测试。为了让选手在赛场上灵活应变,李景晖和教练团队在选手电脑上设置意外重启的小程序,培养选手随时保存比赛作品的习惯,并由此养成良好心态。同时,指导教师还通过在旁边放置市场的声音,模拟赛场上的嘈杂环境,提高选手应对能力,帮助他们适应裁判的观察,提高比赛中的表现。

今年的国赛赛场上,潘臣洋在比赛过程中遇到了电脑死机的情况,作为教练的李景晖站在赛场边紧张不已。但正是因为在日常训练中增加了抗压力测试训练,潘臣洋几乎每五分钟就保存一次操作记录,他并没有受到这次小意外的影响,而是顺利完赛并获得金牌。

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

新赛项、新赛制倒逼人才培养新模式

翻看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奖牌榜,“创新”成为不少赛项的关键词。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出现了许多新赛项,即便是传统赛项,比赛的内容也跟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转变。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便是今年首次设立的新赛项。赛事要求参赛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与合作完成包括信息化建模与方案编制、施工图识读与施工模拟、技能实操三个竞赛模块的任务,重点关注参赛选手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培养和选拔。

斩获此项赛事一等奖、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周建文表示:“我们从暑期开始备赛,四个多月训练是艰苦的,集训队的小伙伴们夜以继日在实训室里反复练习,仔细推敲每一个模块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践行鲁班精神,专注专研、精益求精。我们坚信,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今年国赛的“新”,同样体现在赛制上的突破,今年的国赛设立了师生同赛的新赛道。本次上海赛区共参与了其中15个师生同赛赛项,占比达到93.75%。最终共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1个。

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多年,今年的赛场上,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教师许欣燕根据国赛最新要求,及时调整了备赛计划,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变——她不仅指导学生比赛,还成为“英语口语(专业组)”赛项的选手。换言之,她和学生组成赛队,要共同站上比赛场一起争金夺银。

赛项性质的转变,让许欣燕不得不直面挑战,同时也感到压力不小。“以往我们习惯了作为教练评判学生,如今成为选手被人评判,首先从心态上就要转变。”许欣燕直言,起初她心里还有很多顾虑,更担心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反而拖了学生的后腿。

许欣燕与学生一同比赛

转变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第一步。许欣燕介绍说,赛前,她一边加紧训练,一边给自己打气:“教师也很难做到完美,教师也会出差错,关键时刻,我要做好学生支撑作用,稳定整个团队比赛的基础。”在第一个分赛项的比赛中,学生选手表现欠佳,一度紧张到失眠、吃不下饭。许欣燕不停地安抚他,给学生在赛场上有更多展示的机会。最终,师徒二人凭借良好的发挥,斩获了该项赛事全国三等奖。

与许欣燕有同样担忧的,是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赛项指导教师范仁杰。今年国赛中,“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赛项也创新改制,成为了师生同赛项目。范仁杰表示:“作为教师,反应速度还不如学生,为了不给团队拖后腿,我每天都在下班时间躲在办公室里练习,几乎每天都比学生加练一两个小时。”

比赛中,与范仁杰一同搭档的学生在绘制零件图纸时出错,导致一个零件加工失败。范仁杰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别的团队也会出错,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接下来的比赛内容扎扎实实地做好。”七个小时的比赛顺利结束,师徒二人获得该项目全国三等奖。

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式烹饪”赛项比拼中,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教师张越之与两名学生共同组成参赛队,获得二等奖。

至今回忆起赛前训练的时光,张越之都觉得既艰苦又幸福。按照比赛要求,每个参赛团队要在50分钟时间里,完成9个包子的制作任务。一只包子的花纹不少25个,且花纹均匀、花纹较长者,得分越高。“以练习包包子为例,我每天都要利用上课之外的时间进行练习,每天至少制作60只包子。”张越之笑言,为了鼓励选手们参加比赛,那段时间,全校教师吃了一个月的包子早餐。

张越之说,以往在指导学生比赛时,有时候觉得学生表现不理想,恨不得自己冲到赛场上完成项目。如今当自己站在比赛的赛场上,就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选手们紧张的比赛情绪和面临巨大的压力。“这次比赛经历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宝贵的财富,在接下来指导学生过程中,教师会更有同理心,更有赛场经验,对于师生双方都很有利。”

张越之在比赛中

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温度:

承办六个国赛项目,反哺一线课堂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国赛中,上海1所中职学校和5所高职学校还分别承办了6个国赛赛项,创下近年来上海承办赛项最多的纪录。这一方面印证了上海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的综合实力,体现上海在相关产业人才培养上先行一步;另一方面,高标准的专业办赛和周到的赛事服务,彰显了上海职业教育的气度和温度。

10月27日至30日,为期四天的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举办。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参赛代表队的171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经过激烈角逐,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6支代表队获一等奖。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承办高职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数字建造学院院长刘亚龙直言,过去,国赛中土木工程类的赛项只有一个,全国700多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比拼十分激烈。今年,国赛项目进行调整,土木工程类赛项数量增加,城建学院也因此抓住机遇,成为了新设赛项的承办单位。

承办新赛项不无道理。2020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设立智能建造相关专业,也成为全国首批设置相关专业的高职类院校。2021年,学校装配建筑工业技术专业在第三方评价中,被认定为全国排名第一。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为学校承办赛事奠定优势。

赛后,刘亚龙邀请参赛选手们模拟比赛现场,录制了所有比赛过程的影像资料。按照刘亚龙的想法,主办过程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进行资源转化,这些留存的影像资料都将一一转化为数字教学资源,并免费供给全国同类院校参考,共同促进教学进步,彰显上海职业教育的气度。

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校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

今年7月,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校室内体育场里,来自全国的60支高职院校队伍、120名学生正紧张地参与“5G组网与运维”赛项的比拼。赛场外小雨纷飞,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校通信学院副院长李元元却发现,每位参赛选手手里,多了一把透明的雨伞,这是学校备赛团队细心为选手们准备的。

自从接到承办赛事的任务后,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校十几个部门联合起来,成立7个备赛小组,先后召开五六次协调会完善学校承办赛事的组织保障工作。向所有参赛队伍提供接站服务,为少数民族参赛队精心准备清真餐,避免有些选手不适应下雨降温的天气为他们准备好应急医疗设备等……在李元元看来,比赛总有输赢,但如果能提供热情周到的比赛服务,也能让参赛师生倍感温暖,体现上海职业教育的温度。

2023年8月底,随着化学实验技术赛项裁判专家组审阅后,对着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化学实验技术专业负责人范学超比出一个ok的手势,已经连续两三个月没有休息过的范学超长舒一口气:“这说明,我们承办这项赛事的赛前准备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了。接下来就等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和团队精彩表现。”

2019年,化学实验技术被列入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为了与国际赛事接轨,今年,“化学实验技术”赛项阔别国赛赛场三年后,再次列入其中。承办比赛,范学超将其视为一次向全国各个院校学习的机会。他直言,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从1996年组建实训室,其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走在全国前列,化学实验技术专业也成为了全国重点专业。如今赛场上,范学超总是以“挑剔”的目光审视自己:“坦白说,外省市不少团队和学校在化学实验技术专业建设上不断进步,某种程度上已经赶超上海。”以赛促建,这是我们不断向他人学习、取得更好进步的起点。

鲜衣怒马少年郎,技能赛场显锋芒!未来,会有更多上海职业院校师生站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上,用技能点亮梦想,奋进逐梦,成就出彩人生!

原文链接:https://dzb.whb.cn/2023-12-28/11/detail-836395.html